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4-01作者:浏览次数:16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
 
    这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是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5号文件”)及其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安排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确保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以科学理论武装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他还明确批示,将“自然辩证法概论”列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当代大学生“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永具生命力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只要坚持学习,必能终生受益。”为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还作出了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的重要决策。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直接指导并寄予厚望。20043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要求;20051月,他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方案;9月,他和中央政治局常委还亲自审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今年3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为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上来,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决策和中央审定的教材基本精神上来。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的这种总体态势,对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从总体上说比较有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与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信息通讯技术及互联
网的普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由远距离变成了零距离,变成了面对面。而大学生则是他们渗透和与我争夺的重点群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极力兜售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我们的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以最终达到他们不战而胜的政治目的。同时,由于受国际风云变幻和复杂政治气候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也时有出现,难免会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这些状况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和尖锐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学会正确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复杂现象,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站稳脚跟,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方向和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既是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又是艰巨而长期的事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也离不开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即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 300多万,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反经验证明,智育搞不好就出次品,德育搞不好就出废品。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和战略性举措。对于培养大学生来说,固然要培养他们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讲授这个主渠道,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科学发展观,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也不能否认,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对大学生形成了很大影响和严峻考验,我们看到,有少数大学生也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整体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才能够做到用正确思想凝聚人心,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的思想观念的比较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又是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和各种风浪考验面前,认清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促进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推论,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对此都深有体会,而且工作经历愈丰富,对理论指导作用的体会就愈深。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调研时,作为调研对象的一部分,专门安排高校毕业生的座谈,参加座谈的同志在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经历,但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有的可能过时,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却可以受益终生,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理论,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首先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紧迫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贯彻中央的工作部署,集中精力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为贯彻新课程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号文件及其实施方案确定,在2006年秋季开学始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方案。近一年多来,中宣部、教育部按照中央的部署,紧紧抓住教材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全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努力为实施新课程方案做好前期准备。这里,就教材编写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通报。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其中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把教材纳入到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工程的重点教材加强建设。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教材是一课之本,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前提是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就为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提供了根本的保证,意义十分重大。按工程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程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组成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和高校教师在内的编写班子,又得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
工程咨询专家的宝贵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指导。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极其繁忙的工作中,亲自审批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编写提纲,为确定教材编写思路和框架指明了方向,给予教材编写工作以极大的关怀和鼓励。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同志多次审阅教材编写有关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指示。刘云山同志特别就教材编写方式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安排,新课程的4本教材最后都要经中央审定。
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部署,中宣部、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联合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负责编写组织领导工作,还组建了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自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以来,中宣部领导对编写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教材框架多次提出重要的指导意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多次听取教材编写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编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这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根据中央确定的“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原则,于去年3月中旬启动。一年多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在全国高校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从18个省市几百位专家申报的提纲中,经多次评审,每门课择优遴选出前三位的提纲,再进一步吸收三个提纲各自的优点,综合成一个提纲。二是围绕遴选出的提纲,确定了首席专家,组建了4个教材编写组。三是编写组在首席专家召集人主持下,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开展学术攻关的基础上形成了编写提纲初稿。四是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教育部党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别审议后,9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通过了教材编写提纲。五是集中编写教材。自去年9月中旬至今年3月初,已按既定计划陆续完成4门课程教材送审稿(初稿),并开始了送审程序。
    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教材编写工作经过了四个层次的审议。第一是教育部组织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审议。这一层次的审议,从“择优遴选”环节开始介入。每次审议时,首先由部领导提出本次审议的要求;然后,专家们认真负责地提出审议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专家组向编写组反馈意见并一起研讨如何修改。第二是教育部党组审议。部党组对审议非常重视,坚持做到每收到一本教材,立即安排部党组会审议。每次审议时部党组每一位成员都对教材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然后,编写组根据部党组的意见进
行认真的修改。第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组织的审议会。至今为止,在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同志主持下,已对4门课教材送审稿分别进行了第一次审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完成了第二次审议。审议会非常严肃认真,每次会议至少用一整天甚至加班到很晚。咨询委员都是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流学者,大多数是老同志,尽管年事较高,但克服许多困难,每次审议都自始至终坚持到底,平时他们还要承担大量的工
程书稿审读任务,节假日几乎不能休息。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分令人感动。第四是中央审定。这是工程的最高层次的审定。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根据工程咨询专家第二次审议时提出的意见修改并经过专家分别审阅后,将于近期送中央审定。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4个编写组的专家们为教材编写工作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4个编写组的首席专家召集人吴树青、罗国杰、沙健孙和逄锦聚都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德高望重的学者,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多年来他们分别主持或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或各相关学科组的教学指导工作,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根据这次编写工作需要,他们克服困难,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各编写组在首席专家召集人的主持下,认真领会中央有关精神,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4位召集人和编写组成员几乎都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很多同志还带病坚持工作,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为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参加教材编写的大部分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是高校的教师、专家,近一年时间内,他们所在的高校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重要成果。综合上述各次送审时对教材送审稿的意见和评价,这4本教材可以基本认定为改革开放以来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之一;可以基本认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可以基本认定为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4本教材送审稿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体现了“三个充分反映”。教材送审稿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比较充分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书稿贯彻中央精神,运用最新素材,观点鲜明正确,内容全面准确,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突出了教育重点。教材送审稿在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在充分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上下功夫,力求更好地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是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教材送审稿坚持科学性与针对性、准确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在坚持理论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力从正面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比较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书稿体例也有一定创新,文字鲜活简明,运用了许多新的表现元素,适宜于大学生学习。
教材编写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材在时间上满足了教学的急需。4门课程教材编写时间紧,要求高,如期陆续完成编写工作,为今年秋季按中央的部署开设出新课,赢得了时间,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其次,教材为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编写教材的决策上来,统一到经中央审定的教材基本精神上来,为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编写的教材经过三个层次的审议,已经得到专家们的普遍认可,有的教材被评价为迄今为止最好的教材。这样的教材,为统一思想提供了条件,例如,5号文件规定新的课程方案时,许多教师非常关心各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内容要求以及如何避免各门课程之间出现内容重复等问题。起初,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比较原则的,但一旦编写出新教材时,就为回答上述认识问题、统一思想,提供了最直接最具体的依据。第三,教材编写的成功探索及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当前正在承担的编写150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总之,4本教材的编写是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举全国之力通过一年多时间完成的。在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力量、成果质量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高水平的。而且,在编写工作模式、组织方式、工作程序等方面创造的有益经验,也将成为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工作
    在今年秋季高质量普遍实施新课程方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围绕着这一任务,当前和今年需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今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对2006级新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根据5号文件实施方案,2006年秋季将按“05方案”开设新课。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高质量的要求,经中宣部、教育部研究并报中央领导同意,决定今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首先对高校一年级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考虑是,其一,从教学规律上讲,这门课程最适宜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入门课程。这门课程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
的转变,着重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与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以及大学生活的实际比较贴近,在教学内容要求上也比较具体、形象,因此,这门课宜于作为入门课程。其二,从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步骤上,首先从一门课入手陆续开设到位,更为稳妥。集中力量先开设一门课程,带有示范性和探索性,可以为其他三门新课程开设积累经验。先开设一门课,无论对一所高校的教学组织还是对面上的宏观指导,都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从实际出发的。其三,从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要求看,首先开设这门课也是非常必要的。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已经开始确定下一学年度的教学计划,请各地教育
部门和各高校务必将此作为硬任务加以落实,根据这一部署和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确保按时开课。同时要调整充实好教学机构,切实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
    ()全面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关键在教师。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全国力量集中编写并经中央审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实施新课程方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第一位的要求是准确,这次提供的教材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但高质量的教材,需要高水平的讲授。教师能否吃透吃准新教材的基本精神,是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关键。这次会议除了动员外,很重要的内容是部署培训工作。因此,我们在继续修改完善教材的同时,要把教师培训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计划、分层次地全员培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全面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要紧紧把握三项任务:一是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广大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上来,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和中央审定的教材基本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基本教
材,以吃透吃准新教材基本精神和教学基本要求为重点,帮助任课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主题主线和应把握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切实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三是广泛听取广大教师对新教材送审稿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全国高校思想理论界的智慧和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确保教材质量,使中央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
    教师培训工作主要分为教育部培训、省级教育部门培训两个层次。
    一是部级培训。中宣部、教育部负责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区、市)相关课程教学协作组部分成员、部分省(区、市)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的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时间拟安排在一门课教材送审稿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审议并得到大致认可后,即对该门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有学习文件、集中讲授、专题报告、分组研讨、征求意见、问题答疑、教学观摩等多种途径。初步设想从20067月上中旬至7月底以前分两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训,每期300人左右。每期培训7天。其他3门课程培训视教材审议情况陆续安排展开。
    二是省级教育部门培训。各省(区、市)级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对本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部级培训是示范性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有限,大量的教师培训任务集中在省(区、市)里。对此,各地教育部门要作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负责,安排专项经费,制订专门计划。培训中要充分发挥本省(区、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教学协作组、相关课程研究会的作用,充分利用部级培训班提供的相关资料开展培训。
    各高校负责在上述两级培训基础上组织本校新课程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材基本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上,把行动统一到新课程方案全面实施上,切实保证开课质量。
    为规范培训内容,取得培训实效,我们将组织人员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召集人和首席专家在部级培训班上的报告进行全程录像,适当剪辑后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给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和部直属高校,并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数据库支持平台上,供各省(区、市)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培训教师参考,也为教师个人备课提供方便。中宣部、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在第一期部级培训班开班时,周济部长将给学员上第一课。
    这次教师培训工作在中宣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开展。中宣部、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部级培训。教育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都应对本级培训或备课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教育部近期将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业务培训方案,并由主讲专家做好授课准备。
    ()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要以教学观念转变为先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思想理论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要切实调动教师教学主导和学生学习主体的两个积极性,教师必须教好,学生必须学好,各级领导必须管好;要切实抓好课堂讲授这一教学的基本环节。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特长,善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和案例式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要切实围绕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总之,教学方法改革任务重、头绪多,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根据当前的实际,今年主要做五项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适应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外,各门课程的内容都是高度整合的。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补充需要一个过程。根据这一实际,应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多年来一些高校的经验,可以探索专题式教学。专题教学是由不同学科背景,曾从事新课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分担不同专题的教学,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
教学任务。这样的方式,既可作为目前教师边教学、边调整和补充知识结构的过渡形式,又为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教师之问互相学习、借鉴提供了平台。当然,必须看到专题式教学也有其不足,主要是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若处理不好,容易产生脱节,这需在教学组织中加以弥补。
    二是尽快组织研究制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门课”全程教学示范片。“精彩一门课”是我们近年来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而探索形成的一个知名品牌,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中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一门课”全程教学示范片研究制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彩一门课”全程教学示范片研究制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一门课”全程教学示范片研究制作等3个课题,根据“定向申报、择优遴选、以质立项、统一出版”
的原则,面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公开招标,以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把“精彩一课”这个品牌做得更好、更精,推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议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和各高校有条件的也可采取委托或征集的方式,组织制作“精彩一门课”教学片。当然,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充分调动广大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是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的重要条件。我们将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编辑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问题解析》,帮助广大任课教师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讲明白讲清楚。近年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重大攻关项目、重大委托项目中都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题,今后还要继续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据了解,有些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多方努力,争取了资金,设立了科研课题,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值得提倡。
    四是筹备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数据库。丰富和优化教育资源,是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条件。我们正在组织专家研制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数据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并为有效实现师生互动搭建平台。数据库一期工程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前陆续完成,届时将与新教材及配套的《学生辅学读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解析》等辅助材料,同时提供给师生使用。
    五是积极完善考试方法。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运用以及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
5号文件提出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任务,这是中央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举措。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中宣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5个二级学科已正式确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的确立,是学科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此感到欢欣鼓舞。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不辱使命,积极建设好这一平台,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上的有力支撑。
    一是凝炼学科方向。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政治性强的特点,凝炼学科方向,建立导向平台,防止学科发展的边缘化和泛化倾向,确保中央设立此学科的初衷不走样。
    二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出一批精品。积极整合和团结全国高校的研究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综合性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力争出一批精品、上品。
    三是积极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服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紧密结合起来,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服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为不断地推出研究成果,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服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服务。
    四、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抓好队伍,为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提供可靠保证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求很高。现在,实施新课程方案的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在此,我提几点要求。
    ()切实加强领导
    实施新方案,领导是关键。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全局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和指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省级教育部门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厅长、高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别是新课程方案实施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制定行动规划和具体措施;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力办好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把问题和困难想得多一点,把措施和办法制定得实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点;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了解和解决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注意总结、典型引路,及时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切实加强领导,还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和使用的管理。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精神,各省(区、市)教育部门、高校及教师,不再自行组织编写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是一条政治纪律,要严格遵守。
    ()建立健全教学组织
    实施新方案,还要有组织保障。今年年初,经中央编办同意,教育部已经分别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司和社会科学司。这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组织举措。在社会科学司中,专门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处,负责规划和指导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今年下半年,教育部还将调整充实新一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充分发挥这一专家组织,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作用。各地教育部门也要明确相应的职能处室,配备足够的力量,专门负责规划和指导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并适时调整充实本省(区、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应当强调的是,各高校要抓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契机,抓紧建立健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机构,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要坚决克服抓其他学科专业建设这一手比较硬,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这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和倾向,不得以任何名义合并、砍掉或变相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机构;要根据新开设的课程,整合人力资源,重组有关教研室,配足配强任课教师。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保障。当前,要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形势,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主管校领导负责,学校宣传、学生、教务、科研和财务等部门相互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生均15--2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建设经费,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长;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优惠政策和表彰奖励等有力措施,让高水平的教师愿意来、留得住;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价和衡量学校以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教育教学和领导班子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争取宣传、文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互为补充,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号文件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明确要求。应当说,长期工作在这条战线上的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忠诚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克服了许多困难,
为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劳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愧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光荣称号。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相对短缺等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认真做好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把他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抓好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真正让懂马列、信马列的、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来教思想政治理论课。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加大培养中青年学术和教学带头人的工作力度。三是要加强师德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善于做育人的“人师”,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在这方面,要走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前列。四是要建章立制,把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落到实处。五是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妥善地解决好有关教师在新方案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工作量计算、工作考评和换岗等。要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既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又要重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六是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大胆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如北京市教委采取“拜名师”、“学原著”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上海市已开始分期分批对700多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100名优秀的教师。一些高校也积极组织教师赴国内外考察等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提倡和肯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意见》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我们要努力做好工作,重在抓好落实。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有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方案一定能高质量顺利实施,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局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