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确立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强化学院各级党团组织、行政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重要合力作用。
2.坚持系统讲授与专题深化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模块授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合格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格局,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贴紧跟进、学思学行----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特质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理想和信念,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渗入日常生活,实现思政课从“知识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思政课改革要贴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职业素养要求,跟进学院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各环节,融入学生校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促进成才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三)时空延展、追踪考核----巩固课程的教育教学成效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的特点,思政课改革将利用寒暑假和实习期,有效延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建立“全程动态”考核体系,将思政课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多维度地设立考核学生思政课课业成绩的立面,联手多方教育管理力量(如党团组织、系部辅导员、校园管理人员、实践带教老师和实习单位等),实施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和素质状况的评价考核。变思政课单一静态的试卷考核为多元动态的全面考核,努力解决成绩评定与学生日常表现相脱节的状况,实现思政课考核与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有机结合。
三、思政课改革实施计划及安排
(一)课程设置
我校开设的思政课必修课程有五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和《形势与政策》,授课时间及学时分配详见表1。
表1:思政课学时分配
课程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总学时 | 学分 | |||
学时 | 授课时间 | 模块 | 学时 | 授课时间 | |||
基础 | 40 | 第一学期 | 人生价值观 | 8 | 合并实践学时,统筹安排,详见表2。 | 48 | 3 |
道德观 | |||||||
法制观 | |||||||
概论 | 84 | 第二学期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2 | 96 | 6 | |
毛泽东思想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
形势与政策 | 24 | 每学期分别开设6学时的专题讲座 | 8 | 32 | 2 | ||
纲要 | 28 | 4 | 32 | 2 | |||
原理 | 40 | 8 | 48 | 3 | |||
合计 | 206 |
| 40 |
| 256 | 16 |
(二)以模块授课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以模块授课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专职教师根据研究方向重点选择2-3个模块(专题)开展教学,实施巡回授课。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核心,要根据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青年学生的特点,改革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吸收和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科学理论成果。
1.理论教学安排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内容,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讲话重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
要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正确的方向,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种种实际,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教师要了解学生中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并且认真加以梳理和研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让学生学会以科学的政治分析方法,去思考和判断不断出现的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高尚的人格。
2. 理论教学安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爱学生,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从其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在人的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方面,对每一个教育对象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尊重和理解,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
遵循教育的规律,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运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形势与政策》每学期开设6学时专题讲座,根据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要点,对学生感兴趣的国防军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两岸关系等问题,聘请校内外党政领导干部、专家进行重点讲解。
为了响应省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号召,我校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理论社团指导老师,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职务晋升,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评选的重要依据。
3.理论教学内容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要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以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依据,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要求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方向,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通过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在思想素质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且为未来的提升和发展拓展空间。针对我院特点,强调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职业观和劳动观。《基础》课程分为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三大模块,在道德观模块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部分补充劳动法规的内容。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调整各门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协调好与高中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五门课程之间,也要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将《概论》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大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调整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而又积极有力的作用。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既要注意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又要注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4.努力增加理论教学的科研含量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染/影响力。任课教师要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用这些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去支撑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了和把握了的理论去讲解,去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使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三)以生本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改革
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1.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运用讨论式、专题式和案例式教学法。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
将“以学定教”引入思政课教学,把每一模块分成两个教学部分:理论导读和问题解析。“理论导读”部分由教师对基本原理进行目标分解,在目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班级竞赛、知识问答等形式检测和巩固基本理论。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该模块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类及任务分解,难易适中的问题可以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课后查找资料,制作PPT,在“问题解析”部分进行课堂汇报;重点、难点问题则由教师备课,在“问题解析”部分进行解答。“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是“提出目标---定向自学---课堂检测----提出问题----重点解析”,使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
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复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填鸭式”教学转向有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创设出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要以校园网络为平台,拓展“思政课”的新载体。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号建设,使其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公众号。积极开发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适时推进“慕课”计划。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把主流思想和真实信息贯穿于网络,积极解决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的迅捷性、开放性、交互性优势,努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进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在内的教材体系的系列化、立体化建设。
为了树立正确的网络导向,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已创建思政微信公众号“理论好声音”,将以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紧密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发表导向正确,文字优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的文章,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导向及成长成才提供有效服务。
3.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增加咨询服务,如设立心理、法律支援和保护,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构建等服务咨询,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参与学校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与学校校报、学报、系刊、广播站的沟通与联系。利用电影、电视、影碟录像放映、宣传栏、宣传板等手段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
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和团委的合作,参与、配合党组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以学思学行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将作为必须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着规范、持续、实效的原则,严格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努力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课外活动等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1.实践教学类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三种类型:
(1)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是以课程为依托,以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实践环节,如读书活动、论文写作等。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以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的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读书活动等为主要形式,通过深入基层、观察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
(3)学生主体参与式实践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以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为目的,通过严格选拔,成立“学生讲师团”,结合讲授课程,精心提炼学习主题,组织开展“我为同学讲思政课”活动。
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是教师的广泛参与性。与课程理论相结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生活、了解学生,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的特征和要求。需要走出课堂,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具有实践内涵的教学方法和环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优势和特色,使实践教学在组织管理上得到保障;学生主体参与式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有赖于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思政课部成立由主任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工作。具体措施和安排如下:
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要求:
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组织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实践教学选题,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意义。要求选题范围包括与课程理论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相关实践内容。明确实践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制定考核标准、细则。
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完成实践教学。
①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每个学期进行。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内容上要求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武汉商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学术报告会、案例分析会、课外阅读活动、网上教学活动、专题研究活动、学生自制小课件等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
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一学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要求,在组织实施社会实践工作中安排实践教学任务,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学生填写《武汉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汇总实践教学专题报告或学生个体调研或读书报告,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的考核标准组织评阅,教师填写相关评语。
③ 学生主体参与式实践教学。
在第二学年集中安排,在本科生中进行。担任指导任务的教师要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党课教育,布置相关教学主题和任务,开展全程指导,并负责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考评。
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表:
1、项目名称:与大学生开展“结对子”活动及班导师活动
项目活动目标:每位教师与所任教班级五名学生“结对子”,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真实了解学生内心,切实解决思想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方案:每位教师将自己“结对子”所开展的交流活动用写实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职务晋升,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评选的重要依据。
2、学术报告会
以专题的形式将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及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每学期举办2--3次。
(1)每学期初各教研室面向本教研室教师征集题目;
(2)由各教研室主任确定选题后上报本部教学负责人批准;
(3)部门形成学术报告计划上报教务处、科研处;
(4)部门按照预定计划举办报告会。
3、大学生爱国主义知识、学习党章网上答题竞赛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精心组织,全面部署,由全体思政老师以平时作业的形式要求所带班级积极参与。每学年举办一次。
4、案例分析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强化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每学期举办1--2次。
(1)教研室讨论确定案例;
(2)搜集整理案例材料;
(3)由任课教师课堂布置任务、发放案例材料;
(4)学生5-6人为一组,课下讨论分析;
(5)利用课堂时间召开案例分析会,每组一人代表本组发言,学习委员做好发言记录;
(6)任课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最后一切材料存档
5、建设思政公众号“武商院理论好声音”
开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导向及成长成才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以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紧密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参加思政公众号,学生通过浏览公众号,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方便学生与老师沟通。定期要求学生写一些读后感。
6、爱国主义基地教育
组织优秀学生代表赴红安、洪湖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每学期举办1--2次。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7、模拟法庭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大学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
(1)任课教师选定主题,进行布置;
(2)由班长组织本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准备典型案例,熟悉相关诉讼程序,推举原告、被告和合议庭成员人选;其余同学为观众;
(3)由任课教师确定活动地点,按照预定时间,开展模拟活动;在模拟法庭活动进行中,观众也是评判者,有权根据课堂所学法律知识对模拟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提出质疑。
8、校园采访调查活动
通过校园调查、问题分析、总结,培养学生主动与人沟通的能力、分析写作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由思政教师根据时间教学大纲选定主题;
(2)学生可5-6人为一组,根据指定的主题自选角度,自制问卷,进行采访和调查;
(3)小组汇总材料,集体分析讨论,并推选其中一名学生执笔撰写调查报告,并经讨论修改后,上交任课教师评阅,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9、主题辩论会
加强同学对选题的理解,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同学语言表达能力
(1)任课教师选定或学生推荐具有典型意义哲学辩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可在学期中进行;
(2)学生自愿报名,利用课外时间分组进行准备;
(3)由班长组织开展初赛,选出最好的两个代表队,利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决赛;
(4)学习委员做好记录和总结。
10、专题研究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团结合作,共享材料,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培养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1)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某一类问题,确定研究专题,在课堂上布置;
(2)利用课下时间,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5-6人为一组,由班长主持分组;
(3)各小组集体讨论,进行分工,广泛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4)各小组整理和分析资料,集体研究讨论,并由组长或小组其他成员执笔,写出研究论文;
(5)任课教师批阅各小组研究论文,给定成绩;该成绩为小组成员的共同成绩;
(6)评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和奖品。
11、社会调查
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改善自身的活动方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以团委暑期组织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为主,与学校团委共同组织实施,双方商定主题之后,由团委统一安排。思政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调查活动。要求学生深入到工厂、街道、民居,观察社会、感悟人间冷暖,撰写心得体会或者调查报告。
12、经典书籍阅读及红色网站在线阅读
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和写作德才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人文素质。
给学生提供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经典书籍,引导学生课后登陆红色网站,并在线阅读相关材料或观看《道德与法》、《人与社会》、《今日说法》、《法制在线》等网络录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进行阅读,并撰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13、根据重要纪念日举行纪念性的文艺活动、配乐诗朗诵、主题演讲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跟团委、学生处合作,由思政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策划具体实施方案。
(五)以全程追踪为核心的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知行统一的课程,在教学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的“知”,也要考核学生的“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由课堂平时成绩、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教学成绩三部分组成。理论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要把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笔试、演讲、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程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的认定坚持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具体要求为:
(1)指导教师负责过程评价,执行五级评分标准,不及格取消实践教学成绩。
(2)实践报告要求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和思考,有自己的认识和结论,字数不低于3000字。执行五级评分标准。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单独认定,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者,不能毕业。
理论考核采取“2+3+5”的方式(详见表2),增加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考核;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增加能力型命题,如辨析题、案例分析题等,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教学考核采取“1+1”的方式,以1本“手册”和1篇“报告”为依据。制订发放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对参加的形势与政策讲座、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登记,对学生日常品德和行为进行学期评定。1篇报告是读书报告或社会实践报告。通过对学生日常品德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巩固课堂学习成效;通过撰写实践报告和读书报告,考察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口头表达、文字表达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2:思政课考核体系
| 课程 | 考核依据 | 考核主体 | 时间 |
理论教学考核 实践教学考核 | 基础 | 平时成绩40%(考勤和课堂参与) 闭卷考试60% | 任课教师 | 课程结束 |
概论 | ||||
纲要 | ||||
原理 | ||||
形势与政策 | 参加2次讲座,完成课题小论文。 | 任课教师 | 每学期 | |
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 填写“活动手册”,记录参与活动情况,以及每学期思想道德、日常行为评定。 | 任课教师 | 每学期 | |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 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不少于1次,提供实践证明材料,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 | 任课教师 | 第三学期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