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出版发行。该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系统回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而且深入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了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遵循。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论断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提出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信念坚如磐石、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打土豪、分田地,适时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了主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牢牢扭住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关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牢记初心使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始终扛在肩上。透过《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毛泽东曾豪迈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动情地指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97年前,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打倒列强,除军阀”的要求,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并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76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72年前,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3年前,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把握规律的历史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中国也是如此,开头是稀稀拉拉几十个人的共产主义者的小组,现在也是领导着整个国家,领导着六亿四千万人口的大党。”百年来,我们党先后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
总结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不论是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会议还是评价重要人物,都要坚持这一点。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把握历史规律,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把握规律就要从总结历史经验入手。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指出:“关于研究历史经验应取何种态度问题。中央认为应使干部对于党内历史问题在思想上完全弄清楚……彻底了解我党历史经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的经典之作。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比如,《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概括为“九个必须”,并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再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总结了党九十五年的宝贵经验。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总结历史经验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在这个方面论述很丰富。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来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他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中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来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还鲜明概括指出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无数人间奇迹,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驳斥: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谱写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对此也作出了系统概括和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讲到了我们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数十种精神: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些精神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似锦繁花,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实践内涵和时代品格。《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对此进行了十分详尽的阐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征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上述精神作出的理论概括,集中说明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这样一个道理:“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不仅告诉了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而且告诉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史中的光辉成就、历史经验、伟大精神及其背后的深刻道理,还告诉了我们如何用正确的党史观看待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来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于我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有裨益。
来源:《红旗文稿》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