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走进上海
百年风华,初心如磐。为进一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8名师生组成的“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上海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部杜晓雯老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部张之涵老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部徐娜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开展,同学们重走“一大”路,感怀党的初心;走进四行仓库纪念馆,缅怀抗战先烈;走进刘长胜故居,探寻隐秘战线血雨腥风中惊心动魄的故事。老师们寓教于行,让课本内容“活”了起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收到了很好的铸魂育人效果。
忆往昔岁月峥嵘,悟真理来之不易
2023年5月20日上午,实践教学团队前往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现场学习。同学们步入“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馆”。从五四运动在中国掀起思想解放之潮,到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的星火初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参观学生通过文物、影像、雕塑和沙盘等方式,清晰感知一个政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的奋斗历程,真切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时代意义。历史因传承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追寻“红色足迹”,真切感受那一段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学生在参观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望当年战火残垣,感英雄气节不朽
20日下午,实践教学团队来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中外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展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和全面抗战的背景下,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军队奉命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感人事迹。纪念馆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了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敌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弹孔墙”是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西立面的外墙,墙上的8个炮弹孔,420多个枪弹孔真实还原了当年战争的残酷。这里,墙上的弹孔没有声音却又震耳欲聋,每一个弹孔背后都是一声呐喊,即使知道自己的结局,还是义无反顾绑上炸药往下跳。伫立墙下,炮火之声仿佛在耳畔轰鸣,这是历史不可磨灭的痛楚。纪念馆的祭台上摆满了民众自发敬献的鲜花,表达后辈对先烈的追思与缅怀。一座仓库,因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先辈的鲜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
知革命斗争艰辛,道我辈重担在肩
5月21日上午,团队一行人来到静安区附近的刘长胜故居参观学习。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是上海局的秘密机关旧日址之一,也是刘长胜同志1946年至1949年在沪从事地下革命斗争时的居住地。陈列馆共分三个展区,底楼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地下党秘密联络点的场景介绍,二、三楼展馆分为“抗战岁月”、“争取和平、反对内战”、“里应外合、解放上海”三个部分,展馆通过真实物品展示以及场景情景模拟和影视合成,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展、斗争的历程全景式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让同学们感叹的同时也明白了如今生活的不易,明白了要更加珍惜前辈们为后代留下的大好江山。参观过程中,22级冉昕媛同学表示“这次参观给我们开启了一场地下组织斗争史以及革命的历史之旅,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极其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课。”最后,师生们进行了合影了留念,此次活动完美的落下了帷幕。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大思政课”之“大”,其理论要义在于实现课本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关系到能否将“大思政课”讲得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本次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历史的探索,让书上的理论知识“活”了起来。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秉承“大思政课”教学理念,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基地,走进历史,走进理论背后的故事,用历史大格局和实践与理论贯通,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