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走进百年报刊馆

发布者:陈翠翠发布时间:2025-04-10作者:浏览次数:86

本网讯 “这张泛黄的《新青年》第2卷第1号原件,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种……”4月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部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寒月、赵婷带领我校100余名学生前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报刊馆,与馆内讲解员一起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思政课。


同学们前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报刊馆。陈思涵摄

步入馆内,一众历史人物的雕像映入眼帘。他们的身后,陈列着“五四运动”以来《新青年》《向导》《热血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报刊巨型模型


同学们观看报刊藏品。陈思涵摄

讲解员将此次课堂精心划分为八个单元。从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新青年》,到“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杂志》;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工人》,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讲解循序渐进,学生们跟随着讲解员与老师的引导,专注凝视着泛黄纸页上的每一个字。“同学们请看这张《热血日报》,该报是中共中央为加强对五卅运动的领导而创办的。”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通过这些泛黄却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纸页,他们感悟到,这些红色报刊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媒介,更是凝聚革命力量、引领时代思潮的精神灯塔。大家心中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愈发深沉,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


讲解员为大家进行讲解。陈思涵摄

“以前在书本上学习党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知识,总觉得有些抽象,今天来到这里,亲眼看到这些珍贵报刊,聆听老师生动地讲解,我才更加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革命先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奋斗,我也应该加倍珍惜”2024级人力资源管理二班的田滕子在上完此次思政实践课后认真地说


同学们在馆内进行参观。陈思涵摄

课后,带队教师刘寒月总结“同学们,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我们通过研读珍贵报刊原件,与革命先辈进行了一场精神的对话,希望大家能将汲取到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作为,积极探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沉浸式思政课,让师生在百年报刊的,字里行间触摸历史的脉搏,感知信仰的力量。这不仅是一堂思政课的结束,更是青年学子传承红色精神新征程的开启。